<td id="57nez"><strike id="57nez"></strike></td>
<p id="57nez"></p>
  1. <acronym id="57nez"></acronym>
      <td id="57nez"><option id="57nez"></option></td>
      <acronym id="57nez"></acronym>
    1. 鳥類的遷徙與路線
      2021-08-29 245

      移動是野生動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為了尋找適宜的生活條件,具有運動條件的野生動物都要移動。由于絕大多數鳥類能夠飛行,鳥類移動的距離相對較大。每年春、秋兩季,鳥類都在繁殖地與越冬地之間有規律的大規模的移動。

       

        一般來講,絕大多數鳥類的繁殖地與越冬地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有些種類,兩種棲息地之間的距離可以長達幾千公里,有些種類只有幾公里或幾十公里。在某一地區,有些種類可常年見到,另一些鳥類只能在特定季節才能見到。根據鳥類活動范圍和移動距離,將鳥類分為留鳥和候鳥。候鳥又稱遷徙鳥,還可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

       

        留鳥?resident?終年棲息于同一地區,不進行遠距離遷徙的鳥類,如喜鵲、麻雀和環頸雉等。

       

        候鳥?migrant?在春秋兩季沿著比較穩定的路線,在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遷徙的鳥類。如雁鴨、鴴鷸、家燕、斑鶇、柳鶯、燕雀等。根據候鳥到達某一地區的時間及停留情況,又可分為以下類型:

       

        夏候鳥?summer resident?夏季在某一地區繁殖,秋季離開到南方較溫暖地區過冬,翌年春又返回這一地區繁殖的候鳥。就該地區而言,稱夏候鳥。如杜鵑、家燕等為北京的夏候鳥。

       

        冬候鳥?winder resident?冬季在某一地區越冬,翌年春季飛往北方繁殖,至秋季又飛臨這一地區越冬的鳥,就該地區而言,稱冬候鳥。如灰鶴、斑鶇、燕雀等為北京的冬候鳥。

       

        旅鳥?traveler?遷徙途中經過某一地區,不在此地區繁殖或越冬,只作短暫停留,這些種類就成為核地區的旅鳥。如黑腹濱鷸,春天去西伯利亞繁殖和秋天返回澳大利亞越冬時都在北京暫停留,是北京地區的旅鳥。由此可見,候鳥的劃分因地區而異,同一種鳥在一個地區是夏候鳥,而在另一個地區則可能是冬候鳥。

       

        迷鳥?straggler bird? 由于各種氣候因子,遷徙過程偏離通常的路線和通道偶然出現在某地區的鳥。如埃及雁?Alopochen aegyptiacus?偶見于北京。

       

        一般來講,鳥類的遷徙習性,包括遷徙路線和遷徙策略相對比較穩定,但是,不同種類之間變化較大,有時,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常常也有區別。因此,進行長期和深入細致的遷徙研究,將不斷揭示不同物種之間及不同種群之間的遷徙特性。依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鄭光美等著,2005?的記載,在我國1332種鳥類中,完全留鳥641種,具有遷徙習性的鳥類691種,占種類數量半數以上。

       

        研究鳥類遷徙最基本的方法是環志(無線電跟蹤是現在的先進方法)。研究人員在候鳥集中的繁殖地、越冬地、或遷徙途中的停息地,捕捉活鳥,將帶有環志者通訊地址和惟一編號的特殊金屬環或腿旗固定在鳥的跗跖部,然后在原地放飛。在其他地方觀察到或捕捉到,獲得相關信息,這種研究鳥類的方法叫鳥類環志。

       

        我國環志研究工作起步較晚(1983年青海湖),還不能很準確地描繪出眾多候鳥的遷徙路線,但就現有的成果和相關資料,初步能了解一些類群的遷徙動態。


       
      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td id="57nez"><strike id="57nez"></strike></td>
      <p id="57nez"></p>
      1. <acronym id="57nez"></acronym>
          <td id="57nez"><option id="57nez"></option></td>
          <acronym id="57nez"></acronym>